川川是个托班年龄的孩子,虽说人小,学本领的愿望可不小,什么唱歌啦,画画啦,念儿歌啦,样样都行,只是最近发现她有些偷懒。游戏活动结束后,我请小朋友们去厕所小便,川川说:“老师,我没有。”运动回来后,我又请小朋友上厕所,川川还是说:“老师,我没有。”午餐前,孩子们再次去上厕所,川川说:“老师,我没有。”这次,我说什么也不相信,一定要求她上厕所小便,来到厕所后,还没等她脱下裤子,只看到地上水漫金山了。
此后的几天时间里,不管川川如何抗拒,我们始终坚持定时帮他把尿,并告诉他要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到厕所去小便,不能尿在裤子里,不好看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一个多礼拜。川川最初的抗拒情况有所减弱,但并非每次都是顺利的,尿湿裤子的现象仍是时有发生。同家长联系后,肯定了我的推断,川川是家里的小宝贝,平时上厕所都是爷爷奶奶代劳的,在幼儿园里,川川为了不麻烦就憋着尿。对此,我进行了反思:天气转冷了,是否一定需要孩子自己束裤子?在生活方面,我一直是进行学习自理的教育,但不同的孩子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加之不同家庭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立刻学会的,这个练习过程是比较长的,不可能一两天内见效,需要老师耐心等待,同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
天气渐渐冷了,也给孩子们上厕所带来了更大的麻烦,学习活动后,孩子们纷纷上厕所,川川拉起我的手,对我说:“老师,我要上厕所了。”我听了很高兴,看着川川卖力地往上提裤子,我也帮起她把内衣束整齐,我再也没有看到川川尿湿裤子了。虽然,对于托班年龄的孩子,这个学习的过程可能很长,但我想我用爱心和耐心,化解了孩子的顾虑,至少她不排斥,能接受在幼儿园里上厕所,有便意的时候能够及时告知我了。难道这不也是一种收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