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素质,所以我们对幼儿的评价标准不应停留于识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而是要看幼儿是否具备了阅读的能力。因此,我们在阅读活动中提倡“在互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一、 重视阅读环境的创设
我们在教室光线最佳处设立了小图书架,在教室的区域活动中开辟了图书角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少儿读物。不仅如此,我们在幼儿周围帖上说明性的文字标签,如“娃娃家玩具”、“小医院玩具”、“**杯子”、“**抽屉”等,让幼儿在识字的同时,也规范了幼儿摆放东西的行为习惯。另外,在幼儿经常活动的地方摆放一些信件、报纸、购物单等,希望幼儿通过观察不同的文字符号,了解文字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意义,并萌发自己学着使用文字的愿望。在这个真实的环境中,幼儿能体验到文字与自己的密切联系,书本和文字就像幼儿身边的玩具一样,可以随时被运用和表达,进而对文字和阅读充满兴趣,产生学习和参与的欲望。
二、 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增长,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阅读材料不论是种类还是内容,都不能够过于单一、涉及面要广一些,《儿童小百科》等知识类、启智类读物可以满足幼儿旺盛的求知欲,还能迅速发展语言。
三、 开展丰富的阅读形式
生活中处处都有幼儿阅读的机会和内容,把握时机,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平时,我会选择一些较经典的影视作品,如《格林童话》、《猫和老鼠》等让幼儿欣赏,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全面深入了解阅读内容。《猫和老鼠》虽然没有语言,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欣赏,要求幼儿讲述故事梗概,组织展开讨论:“你觉得哪里最好看?”“你最喜欢谁?你为什么喜欢它?”
总之,注重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的习惯,使幼儿在阅读中学会倾听、发展语言、增进理解、提高想象等,相信孩子一定能在快乐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