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我是非常平凡的。而我作为一名平凡的老师,我的宗旨是孩子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
作为老师更喜欢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成为孩子的游戏伙伴。当孩子发生争执时,尽量不充当“裁决者”,而是参与到孩子中寻找争执的原因,商量协调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
一、观察和倾听
中班孩子生活范围有限,在游戏中反映的也会是一些离生活较近的主题内容。要成为孩子的游戏伙伴,首先要观察和倾听孩子。
班级中的孩子对“娃娃家”特别感兴趣,每次都有很多孩子争着当“爸爸”“妈妈”。但我也发现他们在游戏中表现得比较单一,只有简单的抱抱小宝宝、喂宝宝吃饭等内容。于是我就鼓励孩子回家仔细看看,爸爸妈妈在家中都做了些什么事,家里还有哪些成员。孩子们知道除了妈妈爸爸还可以做奶奶、做爷爷、还有阿姨等。使“娃娃家”游戏丰富起来。孩子们在讨论中说到了家中的门铃,可是娃娃家里却连门也没有,孩子们想办法说用小椅子、用积木搭。孩子们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收集了纸板盒做门。孩子们收集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绘画的全家福布置在家中,使娃娃家充满了温馨。
我还利用现有的资源,从家中带来了许多小孩的衣服裤子和小袜子,让娃娃家中的爸爸妈妈给娃娃们穿衣服、套袜子。
二、适时介入
在游戏中,孩子往往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情况。这时,我常常以游戏者的角色介入到游戏中,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一会儿做做病人给医生看病,问问医生该给我配些什么药。一会儿做做顾客到理发店里给理发师剪剪头发,帮助理发师处理人多排队的问题。一会儿又来到娃娃家中做起了客人,引导“爸爸妈妈”怎么礼貌的招待客人。宝宝的生日到了,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妈妈、爸爸带着孩子去公园散步……
一次在游戏结束后的整理活动中,听到音乐孩子们一个个都像小蜜蜂一样纷纷开始整理起玩具来了。这时,一个孩子正拿着我们小汽车的车头,准备把它放好。另一个看到了过来也帮着他一起搬。接着又来了一个孩子,……一下子来了五、六的孩子一起搬,小小的汽车头被一群孩子给包围住了。第一个孩子急得叫了起来 ,“不要过来了,不要过来了,不要你们帮忙了。”……
这边孩子A正拿着积木框要去放好,孩子B跑过来也要伸出手拿住框框,两个人挣着一个框僵持着,谁也不愿意放手。我走过去问怎么回事呀?A回答说:“我先拿到的,我去放。”B:“我是帮你呀!”……
在游戏的讲评时,我和孩子们进行讨论什么时候才需要别人帮忙。孩子们纷纷说到:“遇到困难时。”
“那如果不觉得困难需要别人帮忙吗?”“不需要。”所以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要问问别人需不需要我们的帮忙。
“你想去帮别人,你可以怎么问人家呢?”“我可以帮帮你吗?”“你需要我帮忙吗?”……
孩子们知道了,原来帮助别人时,也要征求别人的同意,看看别人是否需要帮忙。
成为孩子们的游戏伙伴,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使孩子们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快乐,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