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的半日活动中,上课思维活跃的孩子总是会吸引住你的眼球,调皮捣蛋的孩子总是离不开你的视线,喜欢哭闹的孩子更能博得你的关注。
但是,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平时在幼儿园很“乖”,他们在人家积极举手抢着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动声色;在其他孩子哭闹争抢玩具的时候,却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吃饭吃得不是最快也不会很慢;睡觉时自己会穿脱衣裤,爬上小床后会自己盖好被子,安静入睡。这些不让老师操心的“乖”孩子,就得不到特别地关注。然而,这些“乖”孩子却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呵护。
我们班的一个女孩子,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很少与同伴交往,哪怕自己遇到什么困难,她也不会主动向同伴和老师求助,而是等待老师或别的幼儿发现。记得有一次,我们发通知,要求孩子们自己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他的同伴告诉我她没有拿到通知。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她为什么自己不说呢?而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把她给忽略了。我只是一味地在关心我“眼中”的那些孩子,忘了还有一群这样的“乖”孩子也在我的关心范围内。后来我主动地和她聊天,在聊天中我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很可爱的孩子,平时看到班级里的玩具乱了,别的小朋友只当没看见,但是,她会主动的去整理干净。于是,我经常找时间和她聊天,一段时间后,她偶尔会主动的找我讲话,告诉我一些他在家里的故事。这些孩子渴望老师去接近他们,当我和别的幼儿聊天时,这些孩子的目光中充满了羡慕和渴望。
其实,有时候,我们只是摸了摸他的头,或是一个简单的拥抱,可孩子们却能高兴好一段时间,甚至能拿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动作向家人们炫耀一番。孩子是纯真、可爱的,他们喜欢老师的亲近、爱抚和关注。在工作中,我们更应关注到所有的孩子,防止偏爱的产生,把爱和温暖分给所有的孩子,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喜欢他们、是爱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