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的自主性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欢乐时光了,我发现在幼儿自主性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幼儿有时会出现不正确的语言,所以教师可以运用恰当的方法来纠正,例如游戏结束时的游戏讲评时段。
前两天我扮演“娃娃家”里的“奶奶”,和“妈妈”一起带着“娃娃”去医院看病。那天扮演“医生”的是班级里平时比较聪明顽皮的男孩——张喆,他有个习惯,有时候就是喜欢说一些不合乎常理的话,引起别人的注意。那天我和“妈妈”去他那里看病时,我们问他“娃娃”得了什么病?他思索片刻后,回答了三个字:“神经病!”我一听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我知道他的“老毛病”又来了,但我没有马上批评他,我的目的是观察他接下来会不会模仿医生的游戏行为。果然,他没忘记给“娃娃”量体温,也没忘记用听诊器给“娃娃”听听心跳,然后他又故伎重演,对我和“妈妈”说:“娃娃发烧100度!”
针对他这个游戏现象,在游戏结束讲评时我以“奶奶”的身份和大家共同讨论了起来。“医生的话对吗?”“为什么不对?”“应该怎样说?”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议论,都说医生的话不对,人发烧不会到100度的,而且他还骂人。听了大家的话,“小医生”惭愧地低下了头,表示以后不再故意乱说话了。通过,孩子们还知道了人体体温超过37度就是发烧了,但最高体温不能超过43度,否则人会死亡的。看来大部分幼儿具有生活的经验与常识,游戏的再现,让幼儿了解退烧的方法,这是较为关键之处。错误的游戏行为不受大家的欢迎,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游戏经验才是可取的。
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将幼儿某些不正确的语言记下来,并在游戏讲评时问一些相关的问题。这样,不仅能使个别幼儿纠正错误的游戏行为,而且还能使其他幼儿从中树立正确的概念,使讲评达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