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孩子们仍然沉浸在春节的节日氛围中,时不时和我聊上几句假期中的开心事儿。于是,在开学的第一周里,我们安排了一节装糖果的活动。孩子们一见到自己喜欢的、各式各样的糖果,立刻兴奋了起来。
活动中,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等环节,孩子们不仅对糖果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还会和老师一起装糖果。把一样颜色的糖果装进盘子里,或者把一样形状的糖果放到盘子里。有的孩子还想到了,把一样口味的糖果放进盘里的好办法。孩子们不仅重温了节日的热闹,还动手动脑,很快学会了儿歌。
最令人期待的时候到了,那就是品尝糖果的环节。当分好的糖果端到孩子们面前时,早有孩子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在我的提醒下,跃跃欲试的孩子们坐了下来。终于,等到每个孩子拿到糖果,孩子们开始动手撕糖纸。动作快的孩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嘴里嘟囔着:“甜甜的真好吃。”“我觉得有点儿酸。”孩子们议论纷纷。这时,只听“笃咯”一声,张博文手里的糖果滚了几圈,掉在了地上。“老师说掉在地上的东西不可以吃的。”马上有孩子说道。张博文张着嘴,眼眶红了。“我的糖给你吧。”陈希文拿出自己的糖果,放到张博文的手中。“那你就没有吃咯。”我提醒道。“没关系的,我家里还有很多呢。” 陈希文满不在乎地说,“这样他就不会哭啦。”“你真好,宝贝。张博文一定觉得这颗糖特别的甜,是吗?”张博文点点头。“那我们一起表扬表扬陈希文的大方好吗?”热烈的掌声让这两个孩子不好意思起来。
其实,当有孩子的糖果掉了的时候,我故意等了一会儿,想看看孩子们的反应。果然,孩子没有让我失望。陈希文小小的举动,感染了大家。这不仅仅是一个谦让的行为,更体现的是她对同伴的关爱。为了让同伴不要哭,而愿意拿出自己的糖果,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这也让周围的孩子明白,当别人难过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自己应该去帮助他。我想“关爱”不是老师灌输的品德或精神,而是在平时显露的点点滴滴的不经意的举动。抓住这小小的举动,把它扩大,就可以让更多的孩子知道帮助他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