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的孩子随着经验的不断拓展,在区域活动中他们已经不满足只是对材料的操作与摆弄了。他们有时会发出这样的信息:“这个我已经玩过了,没有什么好玩的了。面对孩子的不满足,我们就不断的添加与补充内容。但同时,我也在思考:现有的材料是否都物尽其用了吗?我还可以发掘哪些潜在元素呢?
观察:“小电珠发亮了”是以往孩子们一直感兴趣的内容。今天在这个区域内一下来了王君祺、菁菁、朱天辰、陈子欣、陈易五个人。当王君祺、菁菁他俩还在摆弄起电池和电珠的时候,朱天辰、陈子欣、陈易他们三个已经合作着,把五个电池一个一个连接的起来,小电珠发出了很亮的光。“陈老师,小电珠发光了。”“这次发的光可真亮呀”他们几个交头接耳的讨论着,我加入了他们的讨论中。
“为什么这次发出的光会这么亮呢?”我问,
王君祺看了看电池说:“这是因为我们用的电池很多。”
“这次,你们用了几节电池呢?那都有那几种电池呢?我继续发问。
“我们用了五节电池。有1号电池,也有5号电池。”菁菁马上回答。陈子欣这时连忙说:“我们用的电池多,所以发出的光很亮。以前,我们用的电池少,发出的光就不那么亮。”孩子的发现是意外的。
“你们的发现很有意思,那怎么告诉其他人呢?”我突然发觉这是可以拓展的活动了。
王君祺想了想马上说:“我来把它纪录下来,别人一看就知道了。陈老师,你有纸吗?”我一听,马上给孩子找来了白纸,在上面写上了“纪录卡”几个字。他们也拿来了记号笔。“1号电池怎么写?”“是画图案,还是写字呢?”“发出的光怎么表示呢?”孩子互相商量着,有的画,有的写,玩的津津有味。
在分享交流的时候,他们迫不及待的拿出自己的纪录卡,把今天的成果介绍着全班孩子。本来一个被孩子遗忘的活动,又变的吸引人了。
反思:
1、对于一个被孩子已经玩的很透的区域活动,当孩子发出厌倦的时候,老师需要及时跟进。从材料的改变、玩的方法等可以进行调整。没有孩子不喜欢的活动,只有设计不好的活动。
2、对于“纪录卡”来说,它是孩子身边最近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平时,只有爸爸妈妈来参与,现在让他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写一写,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
3、 从会纪录——纪录的好,这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老师只有不断观察孩子在纪录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不断让孩子学着解决问题,这样的纪录才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