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一天,陈恩泽的妈妈送他来园,临走时皱着眉头我说:“老师,,这些日子天气干燥,可是这孩子就是不爱喝水,您这一大早起来他就流了一些鼻血,咳!真拿他没办法。”
听了妈妈的话,我特意把孩子叫到我身边给他讲了许多关于饮水的重要性,他也当着我的面表示要多喝水。可是活动区游戏时,就有小朋友来告状:“老师,刚才我看见陈恩泽接了一杯水,没喝几口就倒在饮水桶里了。”我听了又是生气又是无奈……
周一早晨,我拉着陈恩泽的手来到自然角,指着由于双休日没有浇水的植物对他说:“这些植物前两天还挺有精神的,可不知怎么今天却耷拉着脑袋,快帮老师找找原因。”陈恩泽一本正经的歪着头,仔细的看着植物,突然,大声说:“老师,你看蚕豆的盆里都干了,它是因为缺水才会这样的。”我听后忙说:“那你能照顾它几天吗?”他高兴的答应了。
一连几天,陈恩泽都早早的来园,第一件事就是给那些植物浇水。这一天,他高兴的告诉我说:“老师,快来看,这些植物都精神了,颜色也越来越绿了……”我连忙抓住这个机会:“是呀,植物喝水是得救了,可是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他抬起笑脸不解的看着我,我认真的说:“花蔫了,浇点水就行了,如果小朋友因为身体里缺水而生病了怎么办?”陈恩泽急忙说:“赶快让那个小朋友多喝点水吧!”我点了点头:“可那个小朋友不喜欢喝水,老师可心疼那个小朋友了,你知道他是谁吗?”聪明的他眨了眨大眼睛,不好意思的笑着说:“知道了,老师。”
从此以后,再也听不到小朋友因陈恩泽不喝水而告状了,妈妈也幸喜的向老师道谢:孩子喝水不再是个难题了。
通过这件小事,使我认识到:如果我们只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用简单的说教方式去解决问题,孩子是不会真正理解和接受的;反过来,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想,并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巧妙的启发和引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