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锻炼的时间到了,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上,习惯性地会在早操前先组织孩子们开展体育游戏。今天,还没等我开口,我班的小机灵张超说:“葛老师,我们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吧!”,其他孩子也兴高采烈地附和着。这是孩子们传递过来的心声,是他们当前的兴趣所在,游戏理应成为孩子们的游戏,从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出发,我当然应该满足他们的愿望,可问题是四个班都在场地上活动,过小的场地限制游戏的开展,这可怎么办?我灵机一动,何不把孩子们出给我的“难题”还给他们?说不定还会有什么意外的收获呢!由是,我对他们说:“这个提议不错,我也想做这个游戏,可是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时,小兔要跑回家,需要很大的一块场地,现在我们只能在这块小小的地方玩(规定的场地),怎么办呢?”果然,涛涛小朋友说:“小兔不跑回家,躲起来老狼就找不到小兔,也不能抓小兔了。”有小朋友着急地说:“可是场地上什么也没有,‘小兔’往哪儿躲呢?”涛涛说:“扮小兔的小朋友蹲下就表示躲起来了,老狼就不能吃‘小兔’了”。
通过孩子们的讨论,游戏稍加“改良”,还真能在局限的场地上玩了,而且玩得比以前更尽兴、更投入了。
游戏是幼儿体验快乐,获得满足,促进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游戏中潜在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老狼老狼几点了”有着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很吸引孩子,由于场地限制而使孩子们游戏愿望不能得以满足,将降低孩子们对下面活动的兴趣。在这次活动组织中,我通过巧妙地“回抛球”办法,引发了孩子们展开想象、创改游戏规则,最后解决问题的一连串思维碰撞过程,在满足孩子游戏愿望,尊重孩子的游戏主体性的同时,还有效发挥了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孩子们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