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班中的自主性里增加了“美丽的徐家汇”的建筑活动内容。孩子们一来园就迫不及待地脱掉鞋子,高兴地来到发泡软垫用积木等进行高架、马路的建构。但玩了不久,告状声就不断,有的说:“老师,我刚搭好的高架,给彭术凯拿走了积木,高架塌了……”有的则说:“我想搭徐家汇的高楼房,余欣悦不让我在她哪里搭……。”是呵,让中班的孩子他们同时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建构,这就要引导孩子掌握协商、分工的技巧,从而达到合作、完成主题建构的目的。但这一年龄阶段的部分孩子还是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阶段,但也是逐步地向关注他人、接纳同伴的社会性萌芽阶段发展。因而在这天的游戏分享活动活动中,我着重地引导孩子们在接下来玩建构游戏游戏时,几个想玩的小朋友可以先围在一起商量,如:今天我想搭什么?你呢?;怕孩子们不理解,我还请请了几个孩子到前面来围在一起示范性地进行了商量的演示。
原以为这下孩子们已掌握了合作构建的技巧,接下来孩子们一定会按这一模式来进行游戏了。但后来的两天建筑游戏,并未象我所教的哪样开始游戏,尽管我也有过提示,但因孩子们早上来园的时间是有先后的;故在一起先商量好象也不现实,我也就静观其变。咦,想不到今天游戏将要结束时,建构区的孩子不仅没有象平时那么的矛盾不断,而且还在大家眼前呈现了蜿蜒起伏的高架、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绿树成荫的花坛景观。我让今天参与该游戏的几名孩子介绍一下,今天你们是怎么合作玩的,能把徐家汇构建的这么丰富多彩?徐蓁说:“我来时看见余昕悦在这边搭高架,我就在对边搭太平洋百货和东方商厦高楼。”冯骞也接着说:“我在高架下匝道边上的空地上搭得是上下二层的停车库。”师坤则自豪地说:“我今天来得晚了,一看垫子中他们已经搭了很多东西,我就在高架、房子边上搭花坛、种树呀……”。这几个孩子虽没按我教他们的方法先进行口头协商分工,但从今天的游戏过程来看,他们是用一种默契来完成着这个主题的建构;而默契也是合作的一种体现形式,是建立在观察、分析、操作基础上的一种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我肯定了这几个孩子今天玩游戏会自己动脑筋,知道会与同伴错开地方和内容进行构建,缺少那种积木,会轻轻地地与同伴商量、换一块积木等。听了他们的介绍和老师的表扬,这几个孩子可自豪了;其他幼儿也向他们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通过这一事例,让我意识到: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机会虽多,但它不是一种僵化、固定的模式,它是一种动态、变化的活动过程。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有及时地捕捉一切教育契机的慧眼,那么就能达到我们所孜孜以求的教育目的。相信随着正确教育观念的确立——一切以儿童的发展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能不断发现孩子们活动中的闪光点;从而使我们在平凡而琐碎的繁忙工作中不放弃这一次次的教育契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