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自主性游戏结束了,孩子们又像往常一样坐在一起进行角色游戏的分享活动了。当我引导孩子们来说说今天游戏中高兴的事时,只见班中的陈一诺急切地举起了小手,站起来讲道:“我今天是做娃娃家的妈妈,今天我们娃娃家玩得不开心。”虽然她没按我的要求说高兴事的前提,但我还是饶有性致地问到:“哪你们今天的娃娃家到底什么事你觉得不开心呢?”她回答到:“因为范奕晟他今天在娃娃家做爸爸,不管宝宝还总是坐在哪里抽烟。”陈一诺这么一说,其他几个玩娃娃家游戏的孩子也马上嚷道:“老师,是这样的,今天这个爸爸一点也不好,不做事还总抽烟。”其实,孩子们刚才游戏时,我已发现过这一现象,并也小声地制止过范奕晟;但今天的范奕晟不知怎地特爱模仿成人抽烟的动作。于是我请今天娃娃家的爸爸——范奕晟站起来让他自己给小朋友们解释一下今天他在游戏中的行为是否对?为什么?听到几个同伴不约而同地对他指责,此时的范奕晟小脸已羞得通红,他不好意思意思地说:“因为我的爸爸现在回到家,总是看看电视、抽抽烟;有时他的朋友来,家里抽烟的人更多了。”他刚说完,其他孩子纷纷说道:“吸烟对身体是有害处的,香烟里有尼古丁的,我爸爸以前吸烟,现在已经改掉了……。”
听到同伴们的议论,刚才爱模仿抽烟的“小爸爸”急切地申辩道:“我刚才是用长点心做假烟的,不是真的,是假假地吸烟呀;我以后不做这个样子了。”看到范奕晟急的眼泪也要流出了,于是我说:“老师相信范奕晟已经知道自己今天在娃娃家玩时,做得是不好的样子,他以后一定会改正这个不好样子的对吗?”范奕晟如释重负地用力朝我点点头。
此时我想:3~6岁的孩子是最易模仿成人举动的阶段,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明辨生活中的是非能力还很差,因而在自主性的角色游戏中,有些孩子就会不加选择地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或事演绎在游戏中,作为我们教育者来说,既要通过自主性游戏这一平台,让孩子们尽情地和同伴玩、沟通,从而提高他她的语言交往能力和处理简单问题的能力;但又必须通过游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基于孩子们对于社会生活中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的这一现象,我又进一步引导孩子们说说看,在我们的角色游戏中,我们可以学习做大人的哪些事呢?哪些是不够好的样子,我们在游戏中不要模仿呢?孩子们纷纷列举了成人上班或在家中做家务等可以在游戏中模仿的事例,当然也都批评了游戏中学大人搓麻将、抽烟、吵架等这些事例不宜在我们的自主性游戏中出现等。
通过今天的游戏分享活动,孩子们不仅充分地抒发了他们对游戏的感受,而且也通过讨论、争辩等又明白了一些新的道理;孩子们就是在这游戏的“风波”中,在生活的快乐与挫折的体验中,来积累经验、增长智慧;从而为他将来成为一个人格健康的社会人而奠定必要的基础;我想这也许是游戏不可缺少的价值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