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的“阿拉上海人”活动室中我看到了一本“上海童谣”的书,仔细翻阅一遍后我感到很兴奋,因为从中我找到了在班中开展语言活动的新素材。由于在日常活动中孩子们已经习惯听、说普通话对于沪语的接触极少,班中目前又有一些新上海人的子女,他们对于上海话更是不懂。我想结合班中开展的语言指导活动将学说上海话溶入其中一定会对孩子们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现在班中在进行“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教孩子们学说上海话正好能结合到主题的爱家乡教育中。另外,我发现目前学说上海话在电视节目中也常被提起,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学习上海话的进修班呢!上海话是一种宝贵的民俗文化,作为一名上海人又是一名幼儿教师将这种语言文化发扬光大是一种责任。
经过考虑以后我便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引导孩子们学说上海话。首先,从日常用语入手,说一下上海话再用普通话进行提示,没几天孩子们已经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并且出现主动学说的情况了。接着,我引导孩子们用游戏的方式来说有关称呼、动物、各种生活用品等词汇。每天利用活动间隙、午睡前的时间稍加指导练习使孩子们对于说上海话的兴趣更加浓厚了。然后,我找来了一张碟片“沪语儿歌”反复播放给孩子们听,由于碟片中会将儿歌一遍沪语,一遍普通话播放所以能帮助他们很快理解。每次播放时孩子们都会主动跟着学念表现出对这一活动的喜爱。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我蒙生了尝试将沪语儿歌作为集体语言教学活动的想法。根据班中孩子们的情况我精心挑选了“比尾巴”这个教材并对于活动的实施进行仔细设计,尽量把这个教材的内容挖深挖透。在实践过程中正如我所预料到的,孩子们很快理解儿歌内容不但能用沪语和普通话来念还非常积极地投入了改编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次的实践活动使我对教幼儿学说好上海话增加了信心,并且更加坚定了进一步探索集体语言教学活动这项有挑战的工作。我想在快乐识字活动中一些短小的儿歌、谜语、绕口令都可以让孩子们尝试用上海话念一念,一方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一方面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说上海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