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每次集体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是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那么,一次教学活动如何提高其有效性,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是关键、是核心,因为只有适切的活动目标才是活动的有效基石,而“一课三研”活动正是提高教学活动目标定位的最佳途径。“一课三研”活动不但优化教学活动方案、提升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对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本学期,我园开展的“一课三研”活动,让教师在逐渐的成长变化中留下研讨的足迹,也让大家在不断的研讨中对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定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和幼儿园开展的一些活动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依据指南基本经验,注重目标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首先就要考虑活动目标是否对幼儿有教育价值。那么什么样的目标才对幼儿有教育价值——主题目标中的核心价值,纲要指南中的基本经验应是我们的首选,它将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益。
在“可爱的小鸟”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我初步设计了第一次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引导幼儿发现鸟类翅膀的不同特征,设计不同造型的鸟类翅膀。2、在活动中,引发幼儿爱鸟的美好情感。”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思维非常局限,难以大胆表达出鸟类翅膀的各种形状:是因为孩子现有的经验不够,还是……在与大家的讨论,特别是与王老师的交流中我恍然大悟。于是,我立即找出了“指南和学习活动”两书,寻找到了“春天的小动物”主题的“内容与要求”——培养幼儿比较观察的能力。根据上述内容,把我第一条目标调整为“通过观察比较,尝试用肢体语言和线条画来表现出鸟类翅膀的不同特征。”在第二次的活动中,由于目标的调整,我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和情景再现,采用肢体语言让孩子大胆表达和表现,注重引导孩子比较鸟类飞翔时翅膀不同的形状和特征。果然,孩子突破了自己的思维状态,大胆地表现出鸟类飞翔时各种各样的翅膀,突破了上次的思维局限。第二次活动后,我发现第二条目标显得虚设成分多,对照指南中学习活动版块的相关基本经验——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我把第二条目标调整为“了解人类与鸟和睦相处的一些方法”,这样使目标更为鲜明,凸显了活动的主要核心和特质。
因此,只有注重幼儿的基本经验,了解主题活动中目标的“内容与要求”,有理有据进行目标的制定,而不是自己凭空捏造,这样才能不让自己走入目标的误区,才能抓住孩子发展最本质的特点,教学活动才显示其真正的魅力。
二、 了解活动的主要特质,注重目标的可操作性
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不但有助于教师把握幼儿发展和活动的方向,明确幼儿经验的提升点;还可帮助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因此了解活动的主要特质,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避免目标的泛化或繁琐,才能进一步体现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
在“美丽的蝴蝶”活动中,第一次的活动目标制定为“1、欣赏蝴蝶的多姿多彩,感知蝴蝶形状和花纹的对称美。2、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第二条目标,实际上没有表明幼儿应在活动中做些什么、兴趣的着眼点落在何处,也没有具体提及思维的具体内容及涉及的问题,因此毫无实际意义,这也可能是我们老师平时制定目标最易出现的错误:过分追求过程而把目标过于泛化,缺乏课程目标应有的指向。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活动目标,把第二条目标调整为“在活动中,体验打扮蝴蝶的乐趣”这样一改动,马上使目标明朗化,也具有可操作性。
但有时教师为了做到目标的可操作性,常常不能把握其中的度,以致将教学过程和步骤都展现在目标中,作为目标来表述,从而使目标过于繁琐、细致,起不到应有的导向作用。
因此,教师制定的目标时要避免两种极端的出现,使目标不出现泛化、笼统的,但也不出现是过分繁琐、细致。只有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明确的目标,才能让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活动的方向,让孩子得以收获。
三、 考虑幼儿最近发展区,注重目标的适切性
所谓适切性即所选择的教育资源本身能更好的促进幼儿与活动的共同发展,同时该资源在使用时适合于本班年龄幼儿的心理与体力的接受能力。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本班幼儿的实际出发,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幼儿接受的可能性,过高、过低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或不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都将影响活动的效果。
在“美丽的风筝”活动中,第一次活动目标为“1、初步尝试运用不同方向的对称图案装饰风筝。2、激发幼儿对装饰画的兴趣。”在开展这次活动前,原先我班已经开展过关于对称画的活动,而且自我感觉良好,因此活动前我认为孩子已经掌握了对称的初步方法。“不同方向”虽然是个挑战点,但我想通过这次活动将会得到良好解决。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在第一次活动中,我就发现孩子的水平难以达到活动的目标。时候,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对称的方向太多而导致达成度低。于是,我立即调整了活动目标,将第一条目标调整为“在活动,初步尝试运用上下、面对面的方向的对称图案装饰风筝”。在进行第二次活动前,我认为这次降低了最大的难点,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较有价值。可是事实是:孩子难以用手中的画笔,大胆表达出对称图案方向的不同,她们虽然对花纹的方向有了一定的关注,但对花纹方向的表现单一,没有提升点。在大家的讨论和与反思中,我终于找到了活动失败的中心:过高估计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由于孩子是中班年龄,虽然她们对方向有了一定的感知,但是要求孩子把自己感知的方向一下子用从画笔进行表达,不符合孩子的现有水平,只有改变孩子表达表现的途径,才能让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跳一跳。于是,第三次的活动目标就定位于:“在摆摆弄弄中初步感知不同方向的对称图案,体验装饰风筝的乐趣。”同时,为了让孩子更善于表达,我在区角活动中进一步投放可摆放方向的操作材料,让孩子在个别操作中感知,再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集体教学活动。
因此,只有在制定目标前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本班幼儿的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目标,才是切实可行的。
四、 把握新旧经验的交集点,注重目标的挑战性
主题活动下的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同时保证课程目标对幼儿的挑战性。判断活动目标是否具有挑战性,关键在于了解本班幼儿发展特点的前提下,注意把握新旧经验的交集点,对幼儿已有经验和可能产生的新经验之间进行把握,不简单重复原有经验,适度把握新经验,考虑向目标的深度挑战、广度挑战,才能让孩子得到“跳一跳摘苹果”的感觉。
在中班组“我家数字”活动中,前期两个班老师让孩子观察了家中、小区及周围生活中的一些数字,并用照片、图画等方式进行了记录。随后老师安排第一次活动,目标制定为:“1、乐意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各样的数字并理解其作用。2、体验观察发现的乐趣。”这时从活动目标来看,教师仅仅是将幼儿前期的经验进行重温、归纳和总结,没有扩展、提升幼儿原有经验的目标与要求,教育的价值性及意义性明显不够。因此,从目标的“挑战性”原则出发,我们把第一条目标调整为“交流讨论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这样,让孩子在交流讨论中发现数字的秘密,知道数字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孩子的原有经验进行拓展,从表面化、孤立的对数字的认识了解,拓展到相互关联的与人的关系了解,经验点拓展了,经验的水平也就提高了。同时,大家在组内进行讨论时,发现整个活动先前内容的安排上与目标的挑战性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经过多次实践反思中,我们汲取了大家的意见,把原先的“交流家中的数字——经验迁移到生活中的数字——给动物找家的数字操作”三个环节流程改为““交流家中的数字——经验迁移到生活中的数字——幼儿设计情景数字”,而第二条活动目标就调整为“在情景再现中,体验设计数字的乐趣”,活动的挑战性也进一步提升。
因此,教师充分了解幼儿对所要进行的活动的已有经验,在制定目标时适度超越原有经验,不简单重复原有经验,适度把握新经验,从纵向上对幼儿原有经验进行概括和提升,从横向上对幼儿原有经验进行拓展,才能让孩子通过活动获得新的提升和经验。
五、需要再考虑的问题
在制定目标中除了上述问题需要注意,其实我们在目标内容的全面性、目标语言的表述、目标制定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目标的整合性等方面都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而目前的这些如果通过一课三研这个有效途径将能一一实现。
总之,活动目标的定位准确与否归根到底就是希望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将是我们接下去思考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