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应怎样安排最为合适,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我体会到: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及兴趣。因为孩子们的游戏行为往往被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着,大班幼儿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象力、思维力比较丰富,活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强,而且喜欢与同伴合作游戏,针对幼儿的特点,本学期我在开展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 创设与主题相适宜的环境,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由此我认为,活动室环境的创设一定要为教育服务,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1、 墙面环境创设
我班的墙面环境基本上都是师生共同创设的,以幼儿为主,如:“我是中国人”主题,认识了中国地图后孩子们对地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产生了“大中国”版面,幼儿带来了去各地旅游的照片、图片,在看一看、找一找、讲一讲活动中,了解祖国地大物博、山河秀丽。随着主题的深入发展,生成了“上海我的家”分主题,幼儿设计了各种高楼,收集了上海的风景照片、图片,制作了立体树等,布置成“上海变高了、上海变美了、上海变绿了、上海交通变快了”墙面环境。又如:“吃的学问多”主题,通过认识、了解各类食品后,
幼儿用绘画、收集等方式,布置了“好吃的食物”版面,并知道了五类食品的名称、用途、知道了哪些是营养食品,哪些是应该少吃的食品,孩子们在与老师共同布置环境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又发展了动手能力。还达到了看到班级环境就能了解班级主题活动的效果。
2、 区域环境
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用一些积木进行阻隔为幼儿创设与主题相适宜的区域环境,有语言、生活、美工、数学、建构、动手操作等区域,丰富的区域给了幼儿更大的选择余地,使孩子们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中,体验了成功,满足了需要,得到了锻炼。
二、 开展与主题相适应的区域活动,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区域活动给了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活动的空间,幼儿能无拘无束地和同伴一起玩,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活泼地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我班的区域活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开展的:
1、 活动的延伸:
认识中国地图后,开展了拼地图活动,介绍长城后,即在建筑室开展了造长城活动,幼儿设计制作的房子、立体树及合作建构上海建筑等,都是活动的延伸。在“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超市购物”“参观小区”“参观商店”等活动后,马上在区域中开设了商店游戏,合作搭建“文明小区”,幼儿在区域里展示的是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是现实生活的再现。
2、 材料投放:
根据幼儿的需求投放材料,是为幼儿顺利开展游戏的保证。如:建构区域,为幼儿投放各种积木,让幼儿尝试造长城、上海建筑、马路等。美工区域,投放了各种手工纸、纸盒,让幼儿通过画、剪、贴等方式,自己设计未来的楼房。语言区域,投放了各种书,识字卡片等,让幼儿看看、讲讲、认认。在“我们的城市”区域中,孩子们用积木造马路、大桥、隧道、高架、小区停车场,建筑师把造好的房子、树、花送来美化城市,促进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交往、合作、互动。
3、 教师指导
在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我会不断的在各个区间来回观察,有时做顾客,有时做检查员,有时做客人,间接指导孩子。在快餐店看见幼儿在用橡皮泥做饺子,我坐下说要吃汤圆,他们又开始做汤圆了。随着主题发展,快餐店吃中餐、吃西餐、吃快餐、吃点心,忙得不亦乐乎,丰富了游戏内容。
4、 活动讲评
我比较重视每次活动后的评价,因为评价能让幼儿通过回顾活动情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进一步延续和发展活动,一次幼儿在为小区和楼房取名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有的说叫“文明大楼”有的说要叫“幸福大楼”,于是我们就在评价时大家通过自由投票的方式,达成了一致,“幸福大楼”“文明小区”。关注孩子在游戏中的需要,碰到困难,全班孩子共同讨论,尊重了孩子的要求,并能使游戏的情节不断深入,内容不断发展。
由此我体会到,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是相互作用的,教师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刻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每个幼儿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