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说自己在课改中的体会。
一、完全体现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以往幼儿在幼儿园所要学到的知识经验,是依靠老师每天一二节的集体教学活动来实现的的。而在课改的实施中,打破单一性和封闭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充分的开放,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的多元化。例如:在“我爱我家”主题,“我爱妈妈”的活动中,我利用家长资源到妇幼保健院,零距离地接触大肚子妈妈和新生儿,使身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们,能具体的、直观的感受和体会到妈妈怀孕和养育孩子的不易,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比在幼儿集体在课堂上拿来几张图片,来讲述妈妈的爱要有意义的多。
还有在进行“我自己”的主题活动, 探索“声音”的活动中,以往,都是在教室里,通过教学活动教幼儿认识声音。现在,孩子们探索的内容丰富了,探索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我引导启发幼儿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声音”,在教室里、操场上找“声音”,在家里、在花园里、在马路孩子们用耳朵听“声音”,用手脚“制造声音”……在“声音”的探索,给幼儿带来了除了知识以外的更多的经验。
二、在主题背景下各类活动有效的整合
整合是二期课改的又一亮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我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同一活动中纵向的渗透与整合,同时也要注重各类活动的横向间的渗透与整合。例如:“在秋天里”主题实施中,,注重学习、游戏、运动、生活这四类活动的有效整合,在学习活动中,当孩子们对复兴公园的菊花展感兴趣时,我及时地组织孩子们进行参观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创编了“菊花旅游记”等教学活动,加深了孩子们对菊花的关注和了解。我还设计了“拼装水果篮”教学活动,积累了幼儿分类数数的经验等等。在生活活动中开展了“种植”活动,师生共同种植了一些植物,让幼儿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在运动方面开展了“小刺猬背果子”、“猴子摘桃子”等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开展了幼儿自主生成的“水果店”、“饮料屋”“秋天的服装店”等活动。
另外,在活动形式上注重各种途径的整合。在“我爱我家”的主题背景下,我带着孩子们走向社会、走向家庭,开展了“爷爷奶奶的调查活动”,到公园中让孩子做小记者采访公园里的爷爷奶奶,使孩子们了解爷爷奶奶每天都干些什么?增进孩子们对长辈的了解和热爱,也开展了“爸爸调查表”活动,让孩子与爸爸、妈妈共同参与,画画、写写爸爸的小秘密、爸爸的本领、爸爸喜欢做的事等等。
三、开展有价值的活动内容,需要注重孩子们的热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从孩子的生活经验中搜集、开展适合他们的活动内容。那孩子获得的经验越丰富,他们所得到的知识也就越多,能力也就越强。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中,记得,秋秋拿来了暑期中去北京的照片,在大家面前讲述着北京的趣事,其他孩子只是在一边做着忠实的听众,兴趣平平。而当我们的上海的旅游节开幕后,却引起了孩子阵阵的讨论声。金金说: "我和外婆、哥哥一起去淮海路,看见一辆彩车上面挂了许多彩灯。"安然说:“我还看见了有许多花卉的花车。”
由此看来孩子们对于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更感兴趣,于是我适时地把握这一教育的时机,充分利用上海旅游节这一有价值的教育素材,师生通过讨论,产生并开展了“我们的花车展示”“设计旅游旗”“我做小导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从中,孩子们以他们的角度,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今天的上海。
在主题活动《我自己》的二级主题“男孩和女孩”活动进行中,随着年龄的张大,男孩和女孩对爱好、衣着、外貌等方面与对方有了较为广泛的一些比较,在班级自由活动的时间中,我发现男孩和女孩玩的玩具就有很大的差异,经常性男孩子和女孩子各围成一圈,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在绘画活动中男孩和女孩喜欢用的色彩也不同。于是,针对这一现象,师生共同选择了10种玩具和10种颜色,制作了调查表,并在表格中用符号表示了喜欢和不喜欢的记录,由于所调查的内容都是与孩子有密切关系的物品,因此幼儿们都积极的参与调查活动,在初步整理统计的基础上,我预设并组织了相关的教学活动。
在二期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改变,在这一系列的改变中,我也会感到困惑:二期课改注重发挥孩子地自主性,,这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对课程更进一步地理解、渗透,特别是在主题的开展过程中,怎样把握好幼儿的生成课程,更好地发挥幼儿地自主性,在这些方面往往会出现“过急”现象或流于形式。有待我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