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保中育生活,教中育人生——小班幼儿来园问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鬼当家”--------我的家庭劳动实践活动
医院里的趣事
巧思为趣,悦动于室——小班室内运动环境创设与内容设置的实践探索
浅谈中班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与调整
在中班开展以情感体验为主的环保教育
探索角“水果展览会”的开展与思考
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早期发现和干预
善于观察 了解幼儿 积极调整,促进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科探角《乌鸦喝水》案例分析
音乐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中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
大班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光和影的小秘密
浅谈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娃娃家游戏活动指导策略探究
跳皮筋对大班幼儿跳跃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如何培养中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浅谈日常活动中沪语教学的渗透
浅谈幼小混龄互动阅读指导策略

 

 
 
 
 

“宝贝做客”家园共育活动对小班幼儿交往行为的发展研究
2015-04-07  作者(来源):宛南实验幼儿园 陶楠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明确的提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幼儿学习怎样与人交往,发展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如:主动的与同伴打招呼;回应同伴;在游戏中询问“我能和你一起玩吗?”用有礼貌的语言交换玩具;乐于大方的分享;会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学会交往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良好道德文明行为的表现。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与同伴从陌生到熟悉,发展成亲密的同伴关系,自由活动时间常常见到他们围在一起快乐的玩着玩具,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和朋友一起多玩一会儿。偶尔也会听到孩子之间发出邀约:“你到我家来玩吧,我家里有……”“我带你到公园里去玩吧……”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园最吸引他们的地方就是有许多玩伴,可见孩子们对适龄玩伴的渴望、对人际交往的需求。

2、研究内容及目的

开展“宝贝做客”的活动,从家园两方面着手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环境、增加幼儿之间互动交往的机会,观察指导幼儿的交往行为。通过好朋友调查、娃娃家游戏、串门做客三阶段的活动,幼儿在模拟与真实的情境中学做小主人、小客人,在指导下学习怎么招呼客人、怎么去朋友家做客,感受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培养亲密的同伴关系,积累交往的经验,养成友好礼貌的交往习惯。

3、研究方法

l        访谈法

通过与幼儿的个别访谈,说说自己的好朋友、说说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对幼儿的同伴关系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幼儿对同伴间交往行为的基本认知。

l        调查法

对幼儿在小组做客串门的过程资料进行收集,包括照片、视频、家长的心得体会等,整理、分析了解幼儿在做客中的交往行为,如语言互动、礼貌用语、分享等情况。

l        观察法

观察幼儿在园内角色游戏开展中模拟做客的情况,分别扮演主人和客人,在游戏情节中如何用语言、动作与同伴进行交往。

二、研究过程

(一)活动开展的阶段及幼儿行为分析

1、第一阶段:好朋友调查

我们首先对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情况进行了访谈和调查,请小朋友来说说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和好朋友之间的高兴事。通过三个提问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l      你的好朋友是谁?

l      你为什么喜欢她?

l      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吗?

结果分析:

1 部分幼儿访谈内容

贝贝

我最好的朋友是张博深,因为张博深一直和我一起玩,他和我交换玩具玩。他还会帮我的忙,午睡的时候会帮我脱衣服、拉裤脚管,还会帮我叠衣服。

Johnny

我最好的朋友是张博深,和然然。我和张博深有时候会在小区里一起玩,在小花园里骑自行车。然然会和我交换玩具,我觉得她很大方,很好。

珵珵

我最好的朋友是安安和轩轩。安安对我很好,对我有礼貌,有的时候会跟我说“你好”,我很喜欢安安。轩轩是我的好朋友,放学的时候我也会见到他,就是在幼儿园外面,我们一起乘地铁回家的。

妮宝

我最好的朋友是凯文、淼淼、然然、萱萱、毛毛、张博深……我喜欢凯文,凯文对我很好,从来不打人,是和我最要好的,凯文画画也画得好。我会和凯文、张博深一起玩玩具,我觉得很开心。有时候我喜欢和甜甜一起在图书角里看书,我们交换图书,我也觉得很开心。

菲菲

我最好的朋友是张博深和淼淼。淼淼有时候和我一起在娃娃家里玩,我们一起拖地板。张博深会和我一起玩骑脚踏车的游戏,还会帮我,我穿衣服的时候会帮我拉拉链。

聪聪

我最好的朋友是金毅恒,因为我们一起玩玩具,他会和我交换玩具玩。还有旸旸,我和旸旸一起看书,一起唱歌和跳舞。

 

在与孩子们分别谈话中,能够感受到幼儿的阐述简单但真实的反应了孩子们之间亲密的同伴关系,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而对其中的理由进行统计,发现:

 
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在选择玩伴时是有一定的标准的,更愿意和热情友好、有礼貌、乐意分享、乐于助人的同伴做朋友。由此可见,幼儿对交往过程中哪些行为是受人欢迎的、是友好善良的具有一定的意识,能够感受到怎么样才能更容易的获得同伴的喜爱和认可。通过访谈可引导幼儿模仿这些好的善意的行为,成为更受欢迎的人,从而提高和同伴交往的能力。

2、第二阶段:娃娃家里来做客

利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模拟开展“做客”的情节,激发幼儿与同伴之间进行交往,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做客,学做小主人、小客人。在游戏开始之前,老师和孩子展开了话题讨论:“什么叫做客?”“你去哪里做过客?”“主人怎么招待客人?”等,引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帮助幼儿对做客的游戏情节感兴趣,能够在游戏中愿意去做客。而在日常的游戏过程中,老师也观察到幼儿游戏中有意义的点,抓住教育契机及时的进行介入,或者在讲评中集体讨论,推动幼儿做客游戏的发展,帮助幼儿积累良好的交往技能。

案例a:小宝做客

一次小宝到娃娃家里游戏,结果引发了娃娃家里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的强烈反应,大喊大叫:“老师,小宝抢我们东西!”原来小宝没有扮演娃娃家的任何一个角色,却随意的进入娃娃家的厨房摆弄水壶、面包机、茶杯等等玩具,还从妈妈手里抢夺蔬菜水果,惹得娃娃家里的小朋友非常生气。询问之下,小宝却说自己是来做客的。

可见小宝在与同伴游戏时缺少了必要的语言交流,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打招呼,于是在游戏中就产生了误解。于是大家一起来讨论“客人应该怎么做客?”,让幼儿意识到“主人”和“客人”的身份是不同的,客人来娃娃家做客要先用敲门、摁门铃或者自我介绍的方式告诉主人“我是来做客的”,学习用语言、动作与同伴沟通,在主人同意之后才能进门、才能使用家里的东西。共享玩具时获得同伴的允许,这是在交往中基本的礼貌。

案例b:请你吃……

今天金金在娃娃家里扮演妈妈,淼淼来做客了,金金打开门请淼淼进来,随后金金就忙开了。只见她拿起玉米装在盘子里,又拿出寿司装在盘子里,一起端到桌上,又把胡萝卜、青椒、茄子放在锅子里,拿了调羹放到桌子上,忙忙碌碌的摆了整桌的菜。淼淼坐在桌边,看着金金忙碌的样子,说了句:“谢谢!”

请客吃饭是娃娃家里做客时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一有客人来,主人就会热情的端出各种各样的水果、饭菜摆满整整一桌,小客人们也愉快的享用大餐。但我们观察到,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小主人只是把东西端出来,与客人之间并没有语言的对话,客人也只是根据情节“自动的被请客”。这是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多操作摆弄、多平行游戏的年龄特点,这老师就应把握契机加入到做客的行列,引导主人用“请吃……”来和客人交往,小客人则要表示感谢。

案例c:送礼物

随着春天的到来,我们的教室里开了花店,一天老师发现很少来制作花的聪聪在制作花朵,他说:“我要送花给娃娃家。”做客游戏中出现了“送礼物”的新情节,在讲评中,老师询问妈妈收到礼物的感受,作为妈妈的安安说:“很感动!”孩子们说还可以送蛋糕、送水果,大家都感受去做客带一些礼物送给主人,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情。

案例d:爸爸妈妈来做客

作为家园共育的一项活动,爸爸妈妈也参与到了幼儿园娃娃家的游戏中,作为客人来做客,观察孩子们面对真实的陌生客人的反应。在过程中明显感受到不同性格的孩子的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在招待小朋友的时候比较自然,但在面对家长时还是会表现出一些胆怯,比如旸旸扮演妈妈时小宝和爸爸来做客,原本在讨论的时候说得很好、声音也很响亮的旸旸却站在原地什么都说不出了,老师在旁边不断的鼓励、提醒她要说什么,结果她就是不说。可见小班幼儿在真的面对同伴的爸爸妈妈时还是会产生一些害羞、害怕、抗拒的情绪,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这老师、家长的适时介入尤其重要,提醒、鼓励、支持、帮助幼儿能够大胆的尝试与陌生的同伴家长打招呼、进行简单的交流。

案例小结:

通过对幼儿在娃娃家中做客游戏的观察,幼儿在日常游戏中一件件小事逐渐积累和丰富做客的经验。那么在交往过程中主要关注幼儿语言的表达(如打招呼、询问、礼貌用语的使用等)、友好的交往行为(如送礼物、分享玩具、分享食物等),我们也从主人和客人两种角度,梳理了做客过程中表示友好的交往方式:

2  做客过程中的友好交往内容

 

小主人

小客人

做客前

整理房间

准备礼物

做客时

 

摁门铃、敲门、表明来意

打招呼问好

(请进、请坐)

打招呼问好

热情招待客人,不离开

(请喝水、请吃东西、请看书)

有需要时先询问

大方分享

表示感谢

并且创编了两首儿歌,让孩子们在念念儿歌中了解做客的基本礼貌:

3  礼貌做客儿歌创编

做客歌

待客歌

今天去做客,可以送束花,

可以送本书,可以送贺卡。

做客有礼貌,大声说你好,

东西不乱拿,主人对我夸。

 

客人来,欢迎他,

请坐下,请喝茶,

拿水果,招待他。

客人走,送送他,

挥挥手,再见吧。

3、第三阶段:宝贝做客欢乐多

经过在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模拟之后,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中与好朋友开展串门做客的活动,学做友好礼貌的小主人、小客人,感受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培养亲密的同伴关系。孩子们自由组合,组成了23人的小组,共11组,然后爸爸妈妈相互联络,确定做客的时间,在做客的过程中,家长通过拍照、录影记录孩子们做客的过程和活动有趣的小故事,谈谈过程中的感想。

为了帮助家长对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更为明确,更好的发挥家长对幼儿的鼓励和指导作用,做客之前我们通过班级网站、育儿栏对家长在做客过程中需要关注和指导的内容进行了沟通,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指导能力,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交往的经验。

4 做客活动中家长指导要点

做客前

1、对宝宝有明确要求,第一在外做客要讲文明懂礼貌举。让宝宝知道在别人家做客,和在自己家里不一样,各家的生活习惯和规矩是有区别的,要守规矩懂礼貌,别人家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拿、翻,有些事情不可自作主张。

2、带宝宝去做客的时候,要为宝宝介绍各种情况,比如如何称呼之类的,如对方是老人要尊敬,是小弟弟妹妹要爱护。

3、作为客人一定要理解主人,多用用一下的句子,例如:好吗?可以吗?方便的话还要宝宝的习惯给予重点强调要求。如孩子平时好强,事先就要告诉孩子与小伙伴玩时要谦和、忍让;有的孩子较胆小,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如大哥哥很喜欢你,我相信你会和他玩得很开心。

做客中

去别人家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也要了解自己的宝宝,不要放任宝宝自己玩,置之不理。可从侧面观察宝宝在与小伙伴玩耍中的情况,作一些适当的指点、暗示,帮助孩子矫正一些不适宜的言行举止。如果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争吵、矛盾,小问题,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发现是自己孩子做得不对,也可把孩子带到一边,慢慢讲道理,善意地提出批评,并指导孩子该怎么做。如需要道歉的话,也应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言归于好。

做客后

对宝宝在去别人家里玩的时候与小朋友相处时的表现要积极地评价,告诉宝宝正确的是非观,指出他的对错,今后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改有方向。如果孩子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再三告诫也不听从,也可以取消下次的机会,并明确告诉孩子等你知道怎样做客,怎样对待小伙伴时,我们才能带你去,否则主人不会欢迎你的。

活动小结:

l        幼儿十分喜欢、非常享受这次做客的经历,过程是非常愉快的。自己最好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在自由和轻松的氛围下、在真实的情境中,幼儿通过招待朋友、分享玩具、做游戏更多的感受体验朋友之间交往的快乐。不少孩子在做客结束后相约下一次的活动,在幼儿园里也意犹未尽的老师同伴分享:““我昨天到沄沄家里做客,我姐姐也去了,我们一起吹泡泡。”就连平时不太说话的毛毛,也会主动的来告诉老师:“我去过凯文姐姐家了,凯文姐姐给我吃薯片。”可见在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交往带来的愉悦情感,同伴关系更为密切。

l        家长十分欢迎这样的活动,特别是平时身体不太好、经常只来半天的幼儿,家长原本担心孩子因为来得少会没有好朋友,也希望孩子能够和同伴有更多的交往机会。同时这次做客也是亲子之间很有意义的一次活动。

家长感想摘录:“宝贝串门”活动在愉快地气氛中结束了,甜甜和阿宝已经成为很好的好朋友了,这次串门甜甜很有小主人的样子,拿出自己的玩具和收藏与阿宝分享,还喂阿宝吃水果。阿宝也很懂事的与小主人一家问好,给甜甜送了份小礼物。宝贝们非常开心地玩了好多游戏,通过学习汉字,他们增进了了解,更喜欢对方了。甜甜和阿宝一直和睦相处,没有争吵、抢玩具等不愉快的事发生,他们都是听话懂事的乖孩子。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11个小组都开展了活动,活动参与度达到100%(但其中一组为外出活动)。家长拍摄了做客的照片,有的还做成了PPT和小书的形式,带到幼儿园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快乐的做客时光。经过我们前期的沟通,家长在做客的过程中也有意识的对孩子的礼貌、交往进行指导,在照片、PPT上都有提到孩子打招呼的情况、分享零食玩具的情况等等。可见,经过娃娃家的经验积累以及家长在做客过程中的及时指导,幼儿在做客过程中友好的交往行为比率高,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有效有益,提供幼儿更多接触外部环境、接触同伴和家长的体验和锻炼机会。

5 做客中交往行为统计

交往行为

能够达到的百分比

打招呼

100%

分享零食

91%

分享玩具

100%

共同整理玩具

45%

表示感谢

100%

画画、唱歌、弹琴等才艺展示

45%

互赠礼物

64%

其他:

为同伴的到来制作欢迎牌;帮同伴涂指甲油;换装合影;闹矛盾后及时道歉和解;帮助同伴打伞;活动后送同伴出门

(二)活动价值分析

1、情感体验

l        体验积极情感

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成功的成为小主人、有礼貌的小客人,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信、自主、积极的个性品质。

l        增进同伴关系

增进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在共同游戏中分享玩具、食物,感受和伙伴在一起的快乐。

l        亲密亲子关系

增进亲子间的互动和了解,感受家庭活动的温馨和快乐。

2、能力发展

l        社会交往的能力

为幼儿创设了更多与同伴交往、与陌生长辈交往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大胆的交往技能,包括乐于分享、乐于主人、与同伴商量、会谦让等。

l        文明礼貌的习惯

能够遵守做客中的一些礼仪,比如打招呼问好、礼貌用语的使用、“请”“谢谢”、不乱翻别人的东西。

三、研究结论

(一)教育指导策略

1、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提供更多与他人互动交流的机会。

幼儿的交往技能需要通过感受、体验、实践获得经验,因此老师和家长应当多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在“宝贝做客”的活动中,老师在幼儿园里引导幼儿发展娃娃家做客的情节,孩子们从刚开始的自顾自摆弄逐步学习模仿成人的举动招呼客人,再由此发展出送礼物、过生日等丰富的情节,这是幼儿生活经验在游戏中的呈现,同时也是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学习交往。而后家长又陪伴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做客,支持幼儿学做小主人、小客人,更多的接触同伴和同伴的家长,在此过程中激发幼儿大胆、主动的用语言和行动进行交往,体会交往的乐趣。

2、及时的观察指导,引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幼儿交往技能的获得、礼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老师和家长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的提醒、鼓励、示范、指导。而幼儿则在模仿、强化中学习怎么友好礼貌的交往。例如在娃娃家的做客游戏中,老师观察到幼儿语言表达方面的缺失,及时的进行介入提醒幼儿说“请……”;在做客活动中家长对幼儿“互赠礼物”的支持,引导幼儿制作欢迎牌、帮助同伴打伞等等,都是很好的把握住了幼儿交往中小而有意义的教育契机,逐步帮助幼儿积累、提高交往能力。

3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共育保持一致性

交往能力的提高是经验积累的过程,需要日常生活中长期地培养与提示,而这种教育与引导必须家园密切配合。在整个“宝贝做客”的活动中,老师与家长始终保持一致,在活动前就通过家长会相互沟通活动的方案,与家长探讨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和指导要点,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同意。包括对娃娃家游戏的参与,在做客过程中为幼儿做的准备、引导幼儿招待客人的行为等等,都体现出家长对活动的重视。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也是这次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一大原因,家园良好的配合使得幼儿获得了更为亲密的同伴关系,在交往水平上得以提高。

(二)仍然存在的问题

1、招待客人的过程中有包办代替的情况

在做客活动后的分享讨论活动中,孩子们看着照片在集体中介绍了做客的情况,有的孩子说:“我不知道呀,我妈妈帮我招待的。” 在与幼儿的交谈中我们发现有的家长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有较多的包办代替行为,因此对参与招待情况从幼儿和家长两方面做了小调查:

6 幼儿在做客活动中的参与招待情况

 

独立完成

家长指导幼儿共同完成

家长完成

幼儿调查统计

18%

64%

27%

家长调查统计

27%

73%

0%

由此可见,在招待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还是比较着急的帮幼儿把事情都做好了,剥夺了幼儿自主参与、尝试体验的机会,而且有1组是相约在外面游玩、而不是在家进行串门的活动。可见部分家长对活动的意义在理解上有一些偏差,或者在过程中心比较急,缺少耐心没有给幼儿留下学习的空间。那么在沟通中要把情况及时的和家长做反馈,进一步的理解活动的价值,引导家长面对幼儿能多等待一下,提醒家长鼓励幼儿学着自己来招呼客人,家长可在旁提醒,但不包办代替,让幼儿更为自主的感受如何做客请客。

2、将交往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幼儿在做客过程中的交往情况,那么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局限于一次活动中,生活中幼儿的交往是最真实、自然的,也是我们应及时把握的极佳的教育契机。如幼儿在自由活动时交换玩具,孩子们是怎么说的,面对同伴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回应幼儿怎么处理,礼貌用语的使用情况怎么样等等,都应当引起老师的重视。而在家庭中幼儿面对亲戚朋友、其他陌生的同伴,他们是反应怎么交往的,家长应当如何继续引导,都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关注到的问题,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成人不断的观察和适时的指导。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37号